近年來,上海骨科康復需求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。一方面,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得老年人骨質疏松、關節退變等骨科疾病的發病率上升,這些患者需要專業的康復治療來恢復肢體功能,提高生活質量。另一方面,交通事故、運動損傷等意外事件導致的骨折、關節損傷等患者數量也不少,他們同樣渴望通過骨科康復盡快回歸正常生活。
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患者需求,上海的醫療體系對骨科康復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。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加強骨科康復科室的建設,投入大量資金引進先進的康復設備,如智能康復訓練系統、數字化牽引床、生物反饋治療儀等,這些設備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、高效的康復治療。同時,各醫院也積極引進和培養專業的骨科康復人才,許多康復醫師、治療師都具有碩士、博士學歷,并且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專業技能,能夠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方案。
以一些醫院為例,上海銀美嘉宜醫院是一家集醫療、康復、護理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,其康復醫學科是重點科室之一。該醫院擁有專業的康復團隊,包括康復醫師、物理治療師、作業治療師、言語治療師等,他們能夠為骨科術后患者、運動損傷患者等提供全面的康復治療服務。醫院還配備了先進的康復設備,如高壓氧艙、多功能康復訓練器等,能夠滿足不同患者的康復需求。
除了綜合性醫院和專業康復醫院,上海還有一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在積極開展骨科康復服務,為周邊居民提供便捷的康復治療。這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上級醫院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,實現了雙向轉診,患者在上級醫院完成急性期治療后,可以轉診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后續的康復治療,既減輕了大醫院的壓力,又方便了患者就醫。
常見康復方法大盤點:骨折手術后的康復過程通常可分為早期、中期和后期,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康復目標和方法。
早期康復(術后 1 - 2 周)
這個階段,骨折部位還不穩定,軟組織損傷也處于急性期,康復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患肢的血液循環,減輕腫脹和疼痛,防止肌肉萎縮,為骨折愈合創造良好條件 。一般來說,患者術后需抬高患肢,促進靜脈回流,減輕腫脹,比如下肢骨折患者可以在腳下墊一個枕頭,使患肢高于心臟水平。同時,開始進行傷肢肌肉的等長收縮練習,即在關節不動的前提下,肌肉做有節奏的靜力收縮和放松,如握拳、伸指、踝關節的背伸和跖屈等動作,每個動作保持 3 - 5 秒,然后放松,每組進行 10 - 15 次,每天進行 3 - 4 組。這樣可以增強肌肉力量,預防肌肉萎縮,還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有利于骨折愈合。此外,還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關節活動,如手指、足趾的主動屈伸活動,以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,但要注意避免骨折部位的過度活動。
中期康復(術后 3 - 6 周)
此時,骨折部位的疼痛和腫脹逐漸減輕,骨折斷端開始形成纖維連接,并逐漸形成骨痂。康復的重點是在繼續進行肌肉收縮訓練的基礎上,逐漸恢復骨折近端、遠端未固定的關節的活動和骨折處上下關節的活動,并逐漸由被動活動轉為主動活動,以防止鄰近關節的關節活動度下降。在這一階段,患者可在康復治療師的幫助下,借助關節康復訓練器等設備,進行關節的屈伸、旋轉等活動,活動范圍逐漸增大,次數逐漸增多 。以膝關節骨折為例,患者可以開始進行膝關節的屈伸練習,從被動屈伸逐漸過渡到主動屈伸,每天練習 3 - 4 組,每組 10 - 15 次。同時,還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負重練習,如上肢骨折患者可以逐漸開始持輕物進行活動,下肢骨折患者可以在拐杖或助行器的輔助下,逐漸增加患肢的負重,促進骨折愈合和肢體功能的恢復。另外,還可以配合理療,如熱敷、紅外線照射等,以促進血液循環,消腫止痛,促進骨痂形成。
后期康復(術后 7 周 - 3 個月及以后)
骨折基本達到臨床愈合,康復的目的是恢復受累關節的關節活動度、增強肌肉的力量,使肢體功能恢復正常,幫助患者回歸正常生活。這一階段,患者需要進行更多的主動活動和負重練習,如上肢進行提重物、抓握等練習,增強上肢的力量和靈活性;下肢進行行走、上下樓梯、蹲起等練習,恢復下肢的負重能力和關節功能。同時,還可以進行一些針對性的運動功能恢復訓練,如針對運動員的專項運動訓練,幫助他們重返運動賽場 。在這個時期,康復訓練的強度和難度可以逐漸增加,但要注意循序漸進,避免過度勞累和損傷。此外,還可以結合一些物理治療方法,如按摩、針灸等,進一步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。
上海骨科康復找哪家?除了骨折康復,對于一些特殊部位的骨科疾患,如踝關節、膝關節等,還需要進行平衡功能的恢復訓練,以防止再次損傷。常見的平衡功能訓練方法包括單足站立、平衡板訓練、在平衡儀上進行訓練等。比如,患者可以先從雙足站立在平衡板上開始練習,逐漸過渡到單足站立在平衡板上,每次練習保持 3 - 5 分鐘,每天進行 3 - 4 次。隨著平衡功能的提高,還可以進行一些更具挑戰性的訓練,如在平衡儀上進行動態平衡訓練,或者進行踢毽子、顛球等運動,進一步提高平衡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