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已是立秋,但是“秋老虎”勢頭正猛,一不留神就容易引發脫水。而相較于年輕人,老年人更容易處于脫水狀態。因此,對于老年人群而言,健康飲水尤為重要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老年人對缺水的感知力下降,明明身體已經缺水了,卻感覺不到渴。一旦口渴等感覺減弱,老年人就不會或很少主動地去喝水,使身體所需水分不能及時得到補充。而且,老年人由于免疫能力降低,容易發熱、感冒;消化系統能力降低,容易嘔吐、腹瀉,又增加了身體失水的風險。所以,老年人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,應該主動、規律飲水。
體內水分不足,血容量明顯降低時,可伴有頭暈乏力、胸悶氣短等現象,嚴重時可誘發心律失常。由于缺水,全身血容量減少,導致心臟灌注下降,心肌缺血。
慢性缺水時,尿量會減少,汗腺分泌也減少,影響體內代謝產物的排泄,時間長了造成有害物質在體內蓄積。
血液黏稠度過高是引起腦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,而血液黏稠除血脂異常外,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體內缺水。人眼內的體液含量較高,在機體缺水時,會引起眼晶狀體渾濁,導致視力下降。
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提出,老年男性每天總水適宜攝入量應為3000毫升,其中直接飲水適宜攝入量為1700毫升,食物中獲取水量為1300毫升;老年女性每天總水適宜攝入量應為2700毫升,直接飲水適宜攝入量為1500毫升,食物中獲取水量為1200毫升。常規建議,早晨起床一杯(200毫升)、晚上睡前喝一杯(200毫升)。其余的水在一天內盡可能地平均分成6~7次飲用。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明確指出,推薦飲用白水或茶水,尤其首選飲用白開水作為滿足人體健康最經濟實用的攝入水源,而非沖泡或其他功能飲品。其次,飲用水溫建議在30°C以下的溫開水為宜,既不會強烈刺激腸道蠕動,也不易造成血管的強烈收縮。老年人由于身體各器官的功能下降,尤其是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敏感性降低,常常會出現身體缺水而不“口渴”的情況,當感到口渴時,身體缺水已經很嚴重了,可能出現心煩和少尿等身體不適。由于老年人膀胱儲尿能力下降、功能減退等原因,造成老年人尿頻,導致有些老年人不敢喝水。對于這種情況,老年人應從自身的情況出發,少量、多次飲水,而非不喝水。合并心、腎功能障礙的老年人,夜間應控制飲水量,以免加重水腫。比較可取的做法是在睡前2小時左右飲用溫開水或低糖低脂牛奶200毫升,并避免微較劇烈的運動,睡前再盡量排尿,以保障安穩充足的睡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