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洗手時間
不應該少于40秒
您做到了嗎?
如果每次洗手都只是簡單沖沖手?
那結果就是:白洗!
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每次普通洗手的整個過程需要持續40-60秒。認真洗手,能有效預防病毒和細菌,減少23%-40%的生病腹瀉。
熒光色越重,表示細菌病毒就越多
(圖源:丁香醫生)
完整的洗手過程是什么樣的
1. 用流動的水將雙手淋濕。
2. 取適量肥皂或洗手液均勻涂抹雙手。
3. 按照“七步洗手法”認真搓洗雙手至少20秒。
①第1步(內):洗手掌,流水濕潤雙手,涂抹洗手液(或肥皂),掌心相對,手指并攏相互揉搓。
②第2步(外):洗背側指縫,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,雙手交換進行。
③第3步(夾):洗掌側指縫,掌心相對,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。
④第4步(弓):洗指背,彎曲各手指關節,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,雙手交換進行。
⑤第5步(大):洗拇指,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,雙手交換進行。
⑥第6步(立):洗指尖,彎曲各手指關節,把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,雙手交換進行。
⑦第7步(腕):洗手腕、手臂,揉搓手腕、手臂,雙手交換進行。
4. 用流動的水將雙手沖洗干凈。
5. 捧起一些水,沖淋水龍頭后,再關閉水龍頭(如果是感應式水龍頭不用做此步驟)。
6. 用清潔毛巾或紙巾擦干雙手,也可用吹干機吹干。
哪些情況下需要及時洗手
1. 飲食相關:飯前、飯后
2. 如廁相關:便前、便后
3. 接觸公共物品后:如電梯按鈕、門把手、公共交通扶手等
4. 呼吸道分泌物接觸后:如咳嗽、打噴嚏、擤鼻涕后
5. 接觸他人或護理后:如照顧病人、接觸他人分泌物 / 傷口后;社交接觸(握手、擁抱)后
6. 接觸動物或其排泄物后:如撫摸寵物、清理動物糞便 / 飼料后
7. 處理臟物或垃圾后:如清理垃圾、清洗臟衣物/餐具后
8. 護膚或化妝前:避免污染用品或面部皮膚
9. 從事污染手部活動后:如做飯、園藝、打掃衛生等之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