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卒中早期癥狀識別與科學預防指南
腦卒中(中風)的危害不僅在于高致死率,更在于發(fā)病后的高致殘率 —— 約 70%-80% 的幸存者會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(如偏癱、失語)。而降低腦卒中危害的關鍵,在于 **“早識別、早救治”(發(fā)病后 4.5 小時內為靜脈溶栓 “黃金時間窗”)和“長期預防”**(減少發(fā)病風險)。以下上海銀美嘉宜醫(yī)院將系統(tǒng)梳理腦卒中的早期癥狀表現(xiàn),以及覆蓋生活方式、基礎疾病管理等多維度的預防策略。
一、腦卒中早期癥狀:快速識別是 “救命關鍵”
腦卒中的早期癥狀具有 “突然發(fā)作、進展迅速” 的特點,且不同患者因腦血管病變部位(如大腦半球、腦干、小腦)不同,癥狀表現(xiàn)存在差異,但核心是 “神經功能突然缺損”。臨床中常用 **“120 口訣”** 和 **“BE FAST 口訣”** 幫助快速識別,覆蓋 90% 以上的早期典型癥狀。
(一)“120 口訣”:適合大眾快速記憶的核心癥狀
“120” 對應三個關鍵癥狀維度,便于在緊急場景下快速判斷:
1.“1”(看一張臉):面部不對稱、口角歪斜
?癥狀表現(xiàn):患者突然出現(xiàn)一側面部麻木或無力,微笑時嘴角明顯向一側歪斜(健側),患側眼睛無法完全閉合,鼓腮時患側漏氣(如無法吹滅蠟燭)。
?原理:腦卒中常損傷控制面部肌肉的面神經或皮質腦干束,導致單側面部肌肉癱瘓,這是最易被察覺的早期癥狀之一。
2.“2”(查兩只胳膊):單側肢體無力、麻木
?癥狀表現(xiàn):讓患者平舉雙臂(或雙腿),保持 10 秒,若一側手臂(或腿)明顯無力下垂,無法維持姿勢;或突然感覺單側肢體(如手臂、腿部)麻木,像 “被針扎”“戴了手套”,甚至無法抓握物品(如持物掉落)、無法行走(如拖曳步態(tài))。
?注意:部分患者僅表現(xiàn)為 “精細動作障礙”,如無法扣紐扣、系鞋帶,易被忽視;少數(shù)患者會出現(xiàn) “交叉性癱瘓”(如右側面部癱瘓 + 左側肢體無力),提示腦干病變。
3.“0”(聆(零)聽語言):言語不清、表達 / 理解障礙
?癥狀表現(xiàn):患者突然說話含糊不清,發(fā)音困難(如 “大舌頭”),無法完整表達一句話(如想表達 “喝水” 卻只能說出 “水… 水”);或無法理解他人話語(如問 “你吃了嗎”,患者答非所問),甚至出現(xiàn) “失語”(完全無法說話或無法理解語言)。
?特殊情況:部分患者會出現(xiàn) “構音障礙”(發(fā)音器官肌肉無力導致說話不清,但能理解他人意思),與 “失語” 不同,需注意區(qū)分,但均需警惕腦卒中可能。
(二)“BE FAST 口訣”:更全面的癥狀篩查(含少見但危急癥狀)
“BE FAST” 是國際通用的腦卒中癥狀篩查口訣,涵蓋更多易被遺漏的早期表現(xiàn):
?B(Balance):平衡障礙
突然出現(xiàn)行走不穩(wěn)、向一側傾倒,無法直線行走;站立時需扶墻才能保持平衡,或出現(xiàn) “眩暈”(感覺自身或周圍環(huán)境旋轉),伴隨惡心、嘔吐。這類癥狀多提示小腦或腦干病變,易被誤認為 “頸椎病”“耳石癥”,需特別警惕。
?E(Eyes):視力異常
突然出現(xiàn)單側視力下降(如 “眼前發(fā)黑”“視野缺損”,像 “拉上窗簾” 擋住一部分視線),或雙眼復視(看東西重影,把一個物體看成兩個),持續(xù)數(shù)分鐘至數(shù)小時。這是由于腦卒中影響視覺中樞或視覺傳導通路所致,常被忽視但提示病情危急。
?F(Face)、A(Arms)、S(Speech):與 “120 口訣” 中的面部、肢體、語言癥狀一致,不再重復。
?T(Time):及時就醫(yī)
一旦出現(xiàn)上述任何一種癥狀,無論癥狀是否短暫緩解(部分 “短暫性腦缺血發(fā)作 TIA” 患者癥狀會在 24 小時內消失,但 TIA 是腦卒中的 “預警信號”,近期發(fā)病風險極高),都需立即撥打 120,記錄癥狀出現(xiàn)時間(為醫(yī)生判斷是否符合溶栓條件提供關鍵依據(jù)),盡快前往有腦卒中救治能力的醫(yī)院(如卒中中心)。
(三)易被忽視的 “非典型早期癥狀”
除上述典型癥狀外,部分上海腦卒中康復患者(尤其是老年人、糖尿病患者)可能出現(xiàn)非典型表現(xiàn),需提高警惕:
?突然劇烈頭痛:無明顯誘因的 “炸裂樣” 頭痛,伴隨惡心、嘔吐、頸部僵硬,可能提示 “蛛網(wǎng)膜下腔出血”(腦卒中的一種,由腦血管破裂引起)。
?意識障礙:突然出現(xiàn)嗜睡、反應遲鈍,甚至昏迷,多見于大面積腦梗死或腦干梗死,進展迅速,需立即急救。
?記憶力突然下降:短時間內無法記住近期發(fā)生的事(如剛說過的話、剛做過的事),伴隨定向力障礙(如不知道自己在哪、現(xiàn)在幾點),提示大腦額葉、顳葉受損。
二、腦卒中的科學預防:從 “可控因素” 入手,降低發(fā)病風險
腦卒中的發(fā)病風險分為 “不可控因素”(如年齡、性別、遺傳史)和 “可控因素”(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生活方式),預防的核心是控制可控因素,降低風險疊加效應。根據(jù) “中國腦卒中一級預防指南”,預防需貫穿全人群,尤其是 “高危人群”(如高血壓患者、有腦卒中家族史者)需制定個性化方案。
(一)明確 “腦卒中高危人群”,重點關注
符合以下任意 2 項及以上者,屬于腦卒中高危人群,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腦血管篩查(如頸動脈超聲、血壓監(jiān)測):
1.年齡≥55 歲(男性)/≥65 歲(女性);
2.高血壓(收縮壓≥140mmHg 或舒張壓≥90mmHg),或正在服用降壓藥;
3.糖尿病(空腹血糖≥7.0mmol/L),或正在服用降糖藥;
4.血脂異常(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≥4.1mmol/L),或正在服用降脂藥;
5.吸煙(包括既往吸煙,戒煙<1 年);
6.超重 / 肥胖(BMI≥24kg/m2);
7.有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(fā)作(TIA)病史;
8.有腦卒中家族史。
(二)核心預防措施:分維度管控可控風險
1. 基礎疾病管理:控制 “頭號風險因素”
?高血壓:最關鍵的可控因素
高血壓患者腦卒中發(fā)病風險是正常人的 3-5 倍,需做到:
?定期監(jiān)測:每天早晚各測一次血壓(安靜休息 5 分鐘后測量),記錄血壓變化;
?規(guī)范用藥:遵醫(yī)囑服用降壓藥(如長效鈣通道阻滯劑、ACEI 類藥物),不可自行停藥或減藥(即使血壓正常,也需通過藥物維持穩(wěn)定);
?目標值:普通高血壓患者控制在<140/90mmHg;合并糖尿病、腎病者控制在<130/80mmHg;老年人(≥65 歲)可放寬至<150/90mmHg(若耐受可降至 140/90mmHg 以下)。
?糖尿病:控制血糖 + 保護血管
糖尿病患者易出現(xiàn)腦血管粥樣硬化,需:
?監(jiān)測血糖:空腹血糖控制在 4.4-7.0mmol/L,餐后 2 小時血糖<10.0mmol/L,糖化血紅蛋白(HbA1c)<7.0%;
?用藥與飲食結合:在醫(yī)生指導下使用降糖藥(如二甲雙胍、胰島素),同時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(如減少精米白面,增加雜糧),避免暴飲暴食;
?定期檢查:每年做一次足部檢查(預防糖尿病足)和腦血管篩查,早期發(fā)現(xiàn)血管病變。
?血脂異常:降低 “壞膽固醇”
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-C,“壞膽固醇”)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核心誘因,需:
?飲食調整:減少動物內臟、肥肉、油炸食品攝入,增加深海魚(每周 2 次,富含 Omega-3 脂肪酸)、堅果(每天一小把)、蔬菜攝入;
?藥物干預:高危人群(如已患腦卒中、糖尿病合并高血壓)LDL-C 需控制在<1.8mmol/L,遵醫(yī)囑服用他汀類藥物(如阿托伐他汀),定期復查血脂(每 3-6 個月一次)。
2. 生活方式干預:從日常習慣降低風險
?戒煙限酒:減少血管損傷
?吸煙:香煙中的尼古丁會損傷血管內皮,加速動脈粥樣硬化,吸煙者腦卒中風險是不吸煙者的 2.5 倍,需徹底戒煙(包括二手煙),可通過戒煙藥物、戒煙門診輔助。
?飲酒:男性每天酒精攝入量<25g(約等于啤酒 750ml、白酒 50ml),女性<15g;不建議不飲酒者開始飲酒,飲酒者逐步減少飲酒量直至戒酒。
?合理飲食:遵循 “低鹽、低脂、高纖維” 原則
?低鹽:每日食鹽攝入量<5g(約一啤酒瓶蓋),減少咸菜、醬菜、加工肉(如香腸、培根)攝入;
?低脂:優(yōu)先選擇植物油(如橄欖油、菜籽油),每天烹調用油<25g;每周吃 1-2 次紅肉(豬牛羊肉),每次<75g,多吃白肉(禽肉、魚肉);
?高纖維:每天攝入蔬菜 300-500g(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)、水果 200-350g,主食中雜糧占比≥1/3(如燕麥、糙米、玉米),促進腸道蠕動,降低血脂。
?規(guī)律運動:增強血管彈性
?運動類型:選擇有氧運動(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騎自行車),搭配抗阻運動(如啞鈴、彈力帶訓練)和平衡訓練(如太極拳、八段錦);
?運動強度:每周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(運動時心率 =(220 - 年齡)×60%-70%,如 50 歲人群心率保持在 102-119 次 / 分鐘),每次 30 分鐘,分 5-6 次完成(如每次 10 分鐘,每天 3 次);
?注意事項:高血壓患者避免清晨運動(清晨血壓易升高,增加風險),選擇下午 4-6 點運動;運動前熱身 5-10 分鐘,避免突然劇烈運動。
?控制體重:避免肥胖相關風險
?目標 BMI:控制在 18.5-23.9kg/m2(BMI = 體重 kg / 身高 m2);
?腰圍控制:男性<90cm,女性<85cm(腰圍超標提示腹型肥胖,易合并代謝綜合征,增加腦卒中風險);
?減重方式:通過 “飲食 + 運動” 結合減重,每周減重 0.5-1kg,避免快速減重(如節(jié)食、濫用減肥藥)。
3. 其他關鍵預防措施
?控制情緒,避免過度勞累
長期焦慮、憤怒、緊張等情緒波動,會導致血壓驟升,誘發(fā)腦血管破裂;過度勞累(如熬夜、長時間工作)會降低身體免疫力,增加腦卒中風險。建議保持規(guī)律作息(每天睡眠 7-8 小時),通過冥想、聽音樂、社交等方式緩解壓力,避免情緒激動。
?預防 “腦卒中預警信號”—— 短暫性腦缺血發(fā)作(TIA)
TIA 癥狀與腦卒中相似,但持續(xù)時間短(數(shù)分鐘至 24 小時內緩解),易被忽視。但 TIA 患者 1 年內腦卒中發(fā)生率高達 10%-15%,需立即就醫(yī),通過藥物(如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)、生活方式調整控制風險,避免進展為腦卒中。
?特殊人群預防:女性、老年人需額外關注
?女性:絕經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,腦卒中風險升高,可在醫(yī)生指導下補充鈣劑、維生素 D,避免長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;妊娠期女性需監(jiān)測血壓,預防 “妊娠高血壓綜合征”(易誘發(fā)腦卒中)。
?老年人:定期監(jiān)測血壓、血糖、血脂,預防 “體位性低血壓”(站立時動作緩慢,避免突然起身導致血壓驟降);冬季注意保暖(寒冷刺激會導致血管收縮、血壓升高),減少外出次數(shù),外出時做好頭部、手部保暖。
三、總結:“識別 - 急救 - 預防” 形成閉環(huán),降低腦卒中危害
腦卒中的防控核心在于 “早”——早識別癥狀(記住 120、BE FAST 口訣)、早撥打 120(抓住 4.5 小時黃金救治時間)、早長期預防(控制基礎疾病、改善生活方式)。對于健康人群,需從年輕時養(yǎng)成良好生活習慣,定期體檢;對于高危人群,需針對性管控風險因素,定期篩查腦血管;對于腦卒中幸存者,需在康復治療的同時,嚴格落實預防措施(如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、控制血壓血糖),避免復發(fā)(腦卒中復發(fā)率高達 40%,復發(fā)后致殘率更高)。
記住:腦卒中并非 “突發(fā)疾病”,而是 “長期風險積累” 的結果,科學預防比后期治療更重要。通過全方位管控可控因素,可使腦卒中發(fā)病風險降低 60%-70%,真正實現(xiàn) “遠離中風,守護健康”。